王財貴教授深圳沙井鎮報告會 (六)

文章日期:2009-07-22 16:45

王財貴教授深圳沙井鎮報告會 (六)

        只要會背書就會認字,所以認字是不需要教的,誰教認字誰笨,我們老師不需要教字。幼兒園就應該把中國字認完,你如果不這樣做,你的孩子將來就趕不上別人了。只要會背書,就一定會認字,你不要像現在我們的語文課本,老師教認字的方法是很笨的。老師怎麼教認字?老師依照科學家的研究,一年級只能認二百個字,所以一年級課本只有這二百個字,教師教得很認真,甚至禁止小孩子去看課外書,所以,我們的小孩子就等於戴著眼罩,只能看這二百個字,井底之蛙!然後把這二百個字學完了之後,還是這二百個字,人家一年就能認二千個字,你為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只認二百個字?認字不需要認得非常清楚,昨天認得,今天忘記,沒有關系,這是人類的天性。讀久了,有學問了,他就認得很清楚。認字不必寫字,等到七、八歲、十幾歲再寫字都來得及,所以你的孩子,寫字寫錯了,少一劃,多一點,你不要太著急,只要他有學問,他就不會寫錯字。所以,誰教錯字,誰倒霉,誰笨,誰改錯字,誰笨,錯字是不需要改的,有學問就不會寫錯字,有學問的人寫錯字人家以為是對的。所以最重要的是,給他有學問,不是讓他每個字都寫對,有學問的人,自然都寫對。

  會認字以後,就可以讀書。所讀的書,就是所謂的白話文,白話文怎麼讓他讀呢?白話文是不要教的,只要拿書給他看,他就喜歡看書,小孩子是喜歡看書的,所以閱讀是不需要教的,我們只要知道兒童心理,我們就能夠使他看書。現在台灣教育部長鄭治朗先生他一直煩惱我們的國民不看書,因為我們的國民沒有看書的習慣,回家以後只是知道看電視、打電動玩具,不喜歡看書,這個國民就不會有長進。為了讓國民有閱讀的習慣,必須在兒童時期養成。其實,兒童很喜歡看書,都是被老師、家長教得讓他不喜歡看書,所以請各位注意,你的孩子如果不喜歡讀書,一定是你教壞了。現在,我就介紹一下,怎麼讓我們的孩子很喜歡讀書,乃至於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。我先不說,我們怎麼讓小孩子喜歡讀書,因為這不必講。為什麼不必講?因為小孩子本來就喜歡讀書,只是被老師跟家長障礙了,所以,我只介紹你如何障礙小孩子,讓他不喜歡讀書,你不這樣做,小孩子就喜歡讀書。我們怎麼讓小孩子不讀書呢?你如果這樣做,你的小孩子以後就不讀書了,我示範給你看。你說:“小朋友,這本書拿去讀,讀完了,明天寫心得報告。”,他就不讀書了。你會覺得奇怪:“我們讓他讀書,當然我要讓他寫心得報告,問他懂不懂啊!他讀都讀不懂,有用嗎?”各位,兒童是吸收的年齡,他不是發表的年齡,兒童是累積的年齡,他不是組織的年齡,所以兒童只是只管吸收,他就像海綿一樣,有什麼吸收什麼,全部吸收進來,至於懂不懂,不是他的事。他對於自己懂,很高興,對於自已不懂,他也很高興,對於自己懂不懂他自己都不曉得,我們大人不要那麼緊張,提醒他你一定要懂,這是違反了他的天性。那麼一個孩子,假如讀書他不懂,有什麼用呢?我們現在說,他讀一本不懂,但是他很有興趣,他不知道自己不懂,他再讀兩本,不懂,讀四本,不懂,讀一百本,不懂,我請問你讀一千本還不懂嗎?所以各位老師、家長,你一定要有心胸、雅量,你先讓我們的兒童讀一千本書再說。你再問他懂不懂,他就懂了,而且懂得比你多。

  懂了以後,不僅閱讀能力增強,懂得越多,他就會作文。凡是有學問的人,自己就會作文,作文是不能教的,作文是不需要教的,有學問就會作文,所以,誰教作文誰笨,誰改作文誰笨,把孩子都教笨。哪一個作家是老師教作文教出來的呢?沒有,所有作家都是自己飽讀群書,不需要你教作文。誰教作文就把千篇一律的八古教給他了,所以,教作文教得越認認真的老師,他的孩子就越笨。作文是一種心靈的無限的開啟,無限的自我的想像,所以作文沒有一不定的方法,作文是不可以教的。現在我們老師教作文教得非常痛苦,你活該!我叫你不要教,你不就輕松了嗎?

  我有一個比喻、一種理論,叫做養蠶理論,來說明我們的閱讀跟作文教學。蠶寶寶,你知道,養蠶寶寶的人都很聰明,他知道蠶寶寶的特色,所以養蠶寶寶的時候只給他吃桑葉,蠶寶寶自然會長大,長大到它成熟,它就會吐絲。現在我們教師養蠶寶寶,不是這樣養的。我們老師告訴蠶寶寶:“我今天給你吃一口桑葉,你明天就要吐一口絲給我看。”這種蠶寶寶,就要養死掉了。所以養蠶的人只給他吃桑葉,我們只管照顧孩子有沒有讀書,我們只拿書給他讀,不要管他有沒有懂得,不要管他會不會發表,到了時間他就發表給你看。所以在小學作文拿第一名的人,將來不一定會作文。有學問的人,將來會作文,而且作出來的文章有份量,所以給他學問才是重要的,作文不是重要的。現在讀經的孩子平均一年可以讀五百本書,讀多的人一年可以讀一千本書,如果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,他可以讀六千本書,天下的書,不夠他讀。我們剛才說的這個小孩子,他從兩歲開始就讀書,就閱讀了。首先,讀的是幼稚園的書,到了四歲的時候,就開始讀小學的書,到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讀中學的書,到了五歲半,他就開始讀大學生讀的書,所以五歲半的時候,他幾乎已經看了幾千本書了,他開始讀翻譯的西洋名著,西洋名著小說,他五歲半就讀了。這個翻譯小說太小字,他的父親怕傷他眼睛,不讓他讀,所以,他就偷偷讀,看到、聽到父親來就把書藏起來,他的父親看他沒有在讀書就高興。他說:“爸爸,我沒有讀書,我在這裡玩。”他的父親很高興:“好,你趕快玩,不要讀書。”像這樣讀書的孩子,家長就高枕無憂,不是嗎?

  我們一定要培養這樣的孩子,而不是老師天天講解給他聽。讓他自己讀書。所以現在快要開學了,請老師跟家長注意,你的孩子,有沒有正常的學習,如果開學那一天老師發下一本新的語文課本,這個孩子在當天之內就看完三遍,而且會跟父母講故事,你第二天就要發一本新的國語課本,因為那一本語文課本已經讀會了,就要丟掉。你千萬不要告訴他:“孩子,這本書我們要教一個學期。”你不是在害人嗎?所以我奉勸天下的父母,你的孩子如果一天之內能夠把他的課本讀完的人,你不可以讓他上學,你讓他上學,就是讓老師在摧殘他。現在天下已經有很多人不上學了,自己回來教,教讀經,給他是高度的智慧,然後教他自己看書,給他廣博的知識,他的知識量很快超過老師,我們老師不可以再自以為是了,不要再講解課文了,那麼簡單的課文你講不出什麼好的內容,你乃是要鼓勵他多讀書。但是如果我們沙井地區能夠由於我們領導的支持,我們每個學校、老師跟校長共同來教他們讀經,我們孩子就不需要拿回來自己教。老師在學校裡面,每天打上課鈴讓他念三分鐘到五分鐘,他一天可以背五十個字;讓他念五分鐘到十分鐘經,一天就可以背一百個字;讓他念十五分鐘到二十分鐘,他一天就可以背二百個字。但是,你其他的功課會不會因此壓縮呢?不會,因為讀經以後的孩子,剛才說,潛能開發,所以讀經以後的孩子,他的聰明高出一般孩子五年到十年。讀經以後,語文進步了,社會科進步了,自然科也會進步,因為他讀書的能力很強,到最後,因為他注意力集中,思考力發達,所以數學能力也好。所以數學不好怎麼辦,你不要補數學,請你讓他讀經,他數學就進步了。而且讀經的人去學音樂、美術比較有創意;讀經的孩子,去學游泳比較不會沉下去,因為他的運動神經也跟著發達。

  人的心靈是同一個心靈,只要你好好地從他正在發展的地方給他發展,他就是順水推舟,水漲船高,就居高臨下,所以,請各位不要煩惱“因為讀經,所以他的功課不好”。現在大家都害怕應試教學:“我們如果讀經,考試怎麼應付?”我就是要告訴各位,讀經的孩子最會考試,因為他的功課太簡單了,乃至於不用教他就會,所以老師更輕松,而且他的氣質變化了,我們的班級就好管理。所以要教出一個聰明的孩子,能夠考試的孩子以及將來品德好的孩子,請你教他讀經,一次完成。

  最後英文也要這樣讀,不要再教他英語了,不要再教他兒童英文了,直接讓他讀最重要的英語句型,直接讓他讀最重要的英文著作,我們現在台灣有些孩子幼兒園已經在背沙士比亞的十四行詩。幼兒園怎麼背沙士比亞,而且用英文背呢?很簡單。我們的英文教學法只有六個字,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教好你的孩子英文,而且是最正確的發音。就是你,千萬不要講一句英文給他聽到,他的發音就正確了,你如果一直教他,他的發音就不正確。縱使是英文系畢業的學生,你不要相信他,因為他的英文還是不標准。所以,我們家長自己教,一個不懂英語的老師教得最好,因為他懂得人性,我們英文教學法只有六個字,這六個字就是“小朋友,跟他念”,跟錄音機念。只要他聽十遍,就會很熟,這樣,就會跟著念;叫他聽二十遍、三十遍,到五十遍,就會背;到一百遍,就滾瓜爛熟。我們讓他聽二百遍到三百遍,一天背兩句,一年就背六百、七百句,兩三年就背兩三千句,這輩子英文就奠定了基礎了。凡是會背五十篇到一百篇英文經典之作,他一輩子遇弱則弱,遇強則強,我們英文就不大需要教了。所以,聰明的人,趕快從小孩子開始,每天讓他聽兩句英文,背得滾瓜爛熟,一個禮拜背十五句。現在已經實驗成功,請你不要懷疑,趕快做,為了你的孩子,為了你的學生,為了我們國家民族,早一天做,早一天有效用,慢一天,損失一天的機會,起過十三歲就很困難了。

  今天我的演講就到這裡,假如講得不清楚,請你看書。謝謝各位!

Comments (0)

經典學堂 12:20 pm

王財貴教授深圳沙井鎮報告會 (五)

        有人聽到了以後哈哈大笑,這個笑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會心的微笑,果然如此,我如夢初醒,真好;另外一種呢,是在譏笑、冷笑、嘲笑,說這句話還要你講嗎?各位,現在我解釋一下,這一句話不好了解。有的人固然是用這句話在教學,而且他常常用這句話教學,但是,他不一定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義,所以,他的教學效果就不一定好,現在我把這句話的意義稍微解釋一下,讓我們的效果就可以良好。首先我解釋“小朋友”,什麼叫做小朋友?“小朋友”就是提醒他注意,叫做耳提面命。一個小孩子,越小的時候他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,所以幼兒園只有五分鐘到十分鐘;小學呢?是二、三十分鐘,到了中學是四五十分鐘,像我們大人就可以集中精神兩個小時,所以我在這裡演講兩個小時。但是有的大人集中他的注意力不能維持兩個小時,那種人就是沒有長大的小人。所以,我們為了提醒他注意,時常要耳提面命,“小朋友”、“小朋友”,他要注意,注意就能學習,所以一個新老師到一個新的班級不認識我們的小朋友,但是他要選一個班長,他怎麼辦呢?這個老師就走上講台,喊一聲“小朋友”,凡是抬頭最快、眼睛睜得最亮的那一個可以當班長。如果你喊一聲“小朋友”,還在那裡東摸西摸,而且還在那裡流口水,不要給他當班長,這叫孺子不可教也。所以你要培養你的孩子成為聰明的孩子,他在嬰兒時期,常常呼喚他小朋友,這邊打個手勢,那邊打個手勢,讓他轉過來轉過去,讓他能夠集中注意力,如果你的孩子雖然還沒有講話,他的注意力渙散,他的注意力不集中,他的眼神是渙散的,這種孩子要小心,要特別訓練,趕快讓他集中注意力,要不然,這個孩子將來會變成呆笨的白痴。所以能夠集中注意力,注意力集中比較長久的人,就代表他是一個能夠學習的人。像我在這裡演講,我講二個小時三個小時,我注意力都很集中,要不然,我不能夠講那麼長久的時間。好了,注意力集中就能夠學習。你說“小朋友”,他一定注意,注意什麼呢?一定注意“到底老師要我做什麼?我的爸爸媽媽要我做什麼?我一定做。”因為兒童就是模仿的年齡。那麼他想要跟你模仿了,你就說一句“跟我念”,正中下懷,他正想跟你念。你如果說“小朋友,跟我做數學。”他就說:“老師,不要做好不好?”他心裡恐懼,因為他不大會。你說:“小朋友,跟我跳。”你若跳得簡單他就學,你若跳得復雜,他就不學了。但是,剛才說過,語言學習是人類的天性,所以你說:“小朋友,跟我念”,只要他有耳朵,他就一定跟你念,只要他有眼睛,他一定看著書跟你念,不管認識不認識這個字,他反正就是跟你念,因為,跟著念是最簡單的事,你念中文他就跟你念中文;你念英文,他照常跟你念英文。我們的電視並沒有說“小朋友,跟我念”,但是小朋友已經都跟著念了。你看,電視的廣告,小朋友不是背得很熟嗎?所以你與其讓他背電視廣告,不如讓他背書。背什麼書呢?我們現在老師以為小朋友懂什麼?所以,“小朋友,跟我念”,你老師就念了:“小老鼠,上燈台,偷油吃,下不來!”小朋友就跟你念小老鼠,你知道嗎?念了六年,一無所有。你說“小朋友,跟我念”,你勇敢,因為你知道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定很勇敢,所以,你就勇敢地念:“子曰:學而時習之。”你今天回去試驗。你家裡有小孩子,你跟他說“小朋友跟我念,‘子曰:學而時習之’”,他如果念成“少小離家老大回”,這個人,你要小心,他不是人,他妖怪,他一定跟你念“子曰:學而時習之”。

  但是如果一個十三歲以上的孩子呢,好像我們各位大人呢?你說:“各位女士、先生跟我念。”你心裡面就想了:“你是什麼東西,我為什麼跟你念?”因為,你已經完了。所以不跟你念的,他就沒有學習長進的空間,跟你念不一樣的,他不是人,所以只要是人,只要是孩子,他就跟你念,所以只要跟你念,你就成功了,而且,念一遍不夠,要念好幾遍。兒童記憶力正好,而且記憶力可以提升。十三歲之前,是記憶力訓練的年齡,超過十三歲,我們記憶力發展完成,就不再發展,所以你要讓一個孩子記憶超強,你一定要十三歲之前訓練。而記憶力的訓練,要用最精妙的語言,讓他留下一生的背景跟基礎,所以這就是教育的秘密。語言的教育使他的頭腦復雜化,將來就聰明。高度的語文的教育,使他具備有高度的語文能力,而且從高度的語文當中學到為人處世、修身養性之道,所以一種教育得到多種效果。

  現在,為了增強你的印像起見,我們來實習,因為當老師要實習。我當老師,大家當小朋友,不要跟我作對,因為,我知道你沒救了,但是,我們的孩子有救,你就要當孩子,這樣。各位當小朋友,一起來,現在聽老師說“小朋友跟我念,‘子曰:巧言令色鮮矣仁。’”你看,還是小孩子念得比較大聲,所以我說大人沒希望了。為什麼呢?因為所有的大人一聽到這個聲音就想:“什麼叫子曰?什麼叫巧言令色?是哪幾個字啊?怎麼解釋?”你就完了。這叫做學數學,這不是學語文。你要學到高度的語文,請你不要想“這是什麼意思?”。當你沒有想是什麼意思的時候,你的右腦是在活動,當你想是什麼意思的時候,你的左腦在活動。左腦是使人提早衰老的腦,右腦是使你永遠年青的腦,右腦是一種想像、創造的腦,右腦使你心情平和而且讓你頭腦得到休息,而且分泌出一些非常良好的分泌,可以治療你身體的疾病。所以,凡是一個不管懂不懂,我就念這些優雅的文章的人,他一定更加的年青、漂亮。所以一個人要永葆青春,請你就這樣呆呆地念,你不要自以為聰明。所以,再來一遍,小朋友跟我念:“子曰:巧言令色鮮矣仁”。有進步了,再來一遍,“子曰:巧言令色鮮矣仁”。好,現在我不念大家一起念“子曰:巧言令色鮮矣仁”,念兩遍“子曰……”。好,男生念一遍,女生念一遍。女生念得比較好,男生念得比較差,女生示範一遍給他們聽,“子曰……”,大家一起念,“子曰:……”好,第一排念“子曰:……”,中間這排念“子曰:……”,那一排念“子曰:……”,大家一起念“子曰:……”,眼睛閉起來念“子曰:……”,打開書本來念,合起書本來念“子曰:……”,站起來念坐下來念,好,自己念一遍。好,會背這句話的舉手。你們那麼笨啊,還不會背呀?噢,會了會了,放下。所以,小朋友是最可愛的,他不管什麼意思,他就跟著念,這句話只要念三分鐘,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背。背這句話就不得了,他現在不懂,以後就懂,甚至他現在就懂,三年級以上都懂,只要他看字,將來他就不會交壞朋友,將來他就不會做壞人,而且,這句孔子的教導,春秋時代山東人的教導,到現在任何國度都有用,美國人也不可以巧言令色,我們面向世界,面向現代化,也不可以巧言令色。所以,一句話可以治國平天下。

  一天可以背多少字呢?我現在提倡一天背一百個字。要多久呢?讓他念一百遍,五十分鐘。五十分鐘怎麼來呢?三分鐘、五分鐘,五分鐘、三分鐘,十分鐘、五分鐘,你把他零碎時間加起來,念一百遍,他就會背。一天背一百個字,一年就會背三萬個字,所以,你的孩子讓我教,教一年他就一生有中文系的語文程度,而且將來日漸發展,他就能夠修正他的心性、改變他的氣質。,一年就好,何況兩三年的教育呢?

  接下去,我再簡短地講幾個例子,因為有些人聽了理論,只聽理論就懂,有些人呢,要講實際的做法他才懂,有些人非得講一些例子給他聽。他說: “你給我舉例,你給我統計數字,我才要做。”這種人是第三種人,不過很多人都屬於第三種,所以我還是要講講例子。第一個例子,是我家裡孩子的例子,很親切。我有四個孩子,這在大陸要犯法。以前沒有人推廣讀經,我自己雖然老早就知道,一個人要提早教育,但是畢竟沒有人做。我雖然想要對社會推廣,但是我想教育的實驗非常危險,做好了有益處,做不好會害人,所以我遲遲不敢做,雖然理論已經完成,我還不敢做。後來,我有孩子以後,我就想在孩子身上實驗,縱使失敗,害自己的孩子比較沒有罪,所以我就在孩子身上做實驗。那時我的孩子已經太大了,小學五年級。第一個孩子是女兒,這個女孩子成熟比較快,比較聰明,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,她有自己的意見了。她說:“別人都不讀,我為什麼要讀?”可見孩子都是互相模仿的,那時候真的沒有人在讀。於是我將來推廣的時候就立下心願,我要讓所有天下的孩子都來讀,讓你家的孩子說:“媽媽,別人都在讀經,我為什麼不讀?”,那時候就叫做風氣推廣開了。現在,漸漸已經有這種態勢,現在大陸幾乎已經有三百萬孩子接受讀經教育,所以我們深圳這個地區,尤其是我們沙井這個地區,如果不趕快教讀經,你的孩子不管你的經濟多麼好,不管你的孩子多麼聰明,你一定輸給別人,而且輸在起跑點上,輸得遠遠的。所以,現在這個風氣漸漸推廣你要知道,你要得風氣之先。那我的孩子沒有這個風氣,她只好埋怨,說別人不讀我要讀,第二點來說,老師又不考試,讀這個干什麼?你不能夠跟她解釋很多,她聽不懂。所以這個孩子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我逼得緊一點她讀一讀,我不逼她她就不讀。結果二年之內,她只把《論語》讀到四分之一,《論語》一萬五千個字,她大概讀四千多個字,就是背起來。雖然只背這些,但是對她初中、高中以後有莫大的幫助,她的記憶力比別人好,讀書比別人快,然後,她作文下筆千言,她引以為驕傲。但是,到了她二十幾歲的時候,現在二十幾歲,她就天天後悔了,因為,她知道她讀得太少了、太可惜了,所以常常就埋怨,跟我抱怨:“爸爸,你現在都在教人家讀經,以前為什麼不教我讀經?”,我說“我有教你,你忘記了嗎?”“你為什麼不認真教?”我說:“我一認真你就哭哭啼啼的。”“我哭的時候你為什麼不打我?”她現在知道後悔了,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。

  那我第二個孩子,是個男孩,家裡唯一的男孩,這個男孩那時候還是三年級,這個男孩其實是比較笨的,而且很笨,笨到什麼程度呢?他到六歲還不大會講話,很內向,萎萎縮縮的,老師說他可能有一點自閉症。他真的在功課上表現很差,小學一二年級他們班上四十個孩子,他都考三十幾名。那我就只有這一個男孩,全家的希望都在他身上,居然給我考得這麼差,那我怎麼辦?不過,我是學教育的,我知道,一個孩子在十三歲之前都還可以重新地改造他的命運。所以,在他姐姐五年級讀經的時候,我也讓我這個孩子讀經。那你知道,笨孩子也有一個好處,你叫他做什麼事他敢怒不敢言,於是他就成功了。我是怎麼教的呢?你也可以馬上學習,太厲害了,了不得,了不起。有一天,我就跟他說:“孩子,這本書你讀給我聽。”他翻開第一頁就讀:“第一章,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……”五十幾個字,通通讀對。再翻開第二章,又是五十幾個字,大概一百個字通通讀對。你知道這本書是什麼?《老子》。一個小子居然讀老子,而且這麼笨的孩子居然讀《老子》都會讀對,你知道為什麼嗎?因為有拼音符號,所以能夠讀對了。這不是很簡單嗎?然後,我就教育了,我說:“孩子呀,你去旁邊讀,多讀幾遍你應該會背,你會背就來找我。各位,我是學教育的,我對別人的孩子我都知道愛心、耐心、恆心,我對自己家裡的孩子,沒有三心兩意,反正就是這樣子,無所謂的隨便教,所以教育只要隨便教就可好了,你知道嗎?好了,他就去讀了,讀了一個多小時,很笨。現在讀經的天下孩子,像這兩章,有的人讀十分鐘就會背了,有的人讀五分鐘就會背了,有的人讀兩分鐘就會背了,有的人讀三遍就會背了,這是人類的天性。但是,我這個孩子讀一個多小時才會背,來找我還是背不熟,結結巴巴,我說:“不行,要把它背熟。”三年級的孩子下午沒有課,一個多小時只要不看電視一定有,所以,我不管他什麼時候背,管他呢,晚上來背給我聽,所以,他晚上就來背,就很流利了。於是我跟他說了一句影響他一輩子的話。我們江澤民同志有“七一”重要講話,我對這個孩子也有重要講話。這個重要講話是驚天動地喔,為什麼呢?改變這個孩子一生命運。我跟他講的這句話你也可以學,一定也有同樣的作用。這句話只有九個字,我跟他說:“從今以後每天背兩章。”每個晚上我跟他考兩章才去睡覺。

  你知道《老子》只不過八十一章,四十天把《老子》背完,人生有多少四十天通通過去了,“事如春夢了無痕”,你摸摸良心,你摸摸你的心:“我到底有些什麼四十天讓我留下深刻印像,而且影響我一生,而且有重大的影響?”恐怕你想不出什麼事情來,你這輩子白費了。我們的孩子都是白費了,因為他所讀的東西將來長大以後,留不下一點印像,但是四十天就留下《老子》,背完一部《老子》是何等人生大事,你知道嗎?這部《老子》影響他一輩子有多大,你知道嗎?叫做不可思議,四十天喔,不費吹灰之力,我沒有教,只跟他講兩句話就成功了。但是,背完了是不是就好了呢?不是,我知道人會遺忘。遺忘也不是沒有效了,還是有好處的,但是,最好背得滾瓜爛熟,一下子將來就可以拿出來用,所以,還是背一下比較好,因此就復習,遺忘的處理方式就是復習。所以,第一次復習,一天復習十章,大概四五百個字,連起來背,以前會背,現在連起背就更簡單,所以八天復習一次,四十八天。第二次再復習,二十章連起來背,二十章總共一千二百個字。一個小小腦袋如果能夠讓他背一千二百個字的經典之作,像長江、大河這樣流出來,他進去又流出來,進去又流出來,就在清洗他的頭腦,這叫做脫胎換骨。所以你的孩子如果能背一千二百字,這一輩子聰明就開出來了,他的頭腦就開出一個學習的廣大空間,將來學東西就更容易,而且他的角度非常廣大,這就是教育的秘密。一千二百個字背完,四天就復習完老子。所以,五十二天。第三次復習更不得了,一天背四十章,二千五百個字,二天復習完,五十四天。最後一天,第五十五天,從第一章背到八十一章,要背一個小時,把《老子》背完。從那天開始,《老子》跟他一輩子,永遠不會忘記。產生多大的影響,你猜都猜不到。背完《老子》,我就非常後悔,因為第一本書不是《老子》,我馬上知道要背《論語》,所以就讓他背《論語》,一天背兩章,他說太方便了,已經有背《老子》的經驗,現在背《論語》太方便了。《論語》共四百九十八章,號稱五百章,要二百五十天背完,到最後不是他懶惰,是我懶惰,我連考都懶得考,只考到一半,我就不考了,不考他就樂得不背,所以他《論語》只背了半本,後來永遠下半本背不起來,錯過時機永不再得。

  但是,他這一本半就已經了不起了,因為,總共有一萬多個字了,就漸漸聰明起來,老師都看得見,老師感到很奇怪。他四年級、五年級名列前茅,六年級第一名畢業。然後到了初中都是第一名,老師到了初二的時候跟他說:“你自己初三就讀得懂了,你不要來上學了。”所以,初二叫他自己在家裡讀書。他初二讀完就去考高中,考上高中永遠是高中全校第一名,高二就可以考大學,但是,我們政府不讓他考大學,硬要他讀高三,讀完以後他考大學。到了大學永遠是第一名,年年拿獎學金,到了大學三年級的時候,他就去考研究所。台灣有兩個很有名的研究所,一個是政治大學,考了榜首第一名;一個是台灣大學,他又考了榜首第一名,現在在讀碩士班。有很多人問他說:“你怎麼這麼會讀書?”有人以為他是神童。見鬼!他怎麼是神童?!他是最笨的孩子,怎麼是神童?就是教育使他成為神童。那麼有人就請教他:“你怎麼讀書的?我也來學。”他就很老實的告訴人家:“我也不是很用功,別人比我更用功,我也不是更聰明,但是我的爸爸小學三年級教我一部《老子》,四年級教我半部《論語》。”聽到這樣說的人都捶胸頓足,後悔已經來不及了。所以相命的人跟他相命,說這個孩子將來的成就起過他父親十倍以上。我承認,因為我小時候沒有人教我一部《老子》、半部《論語》,而這個小孩子居然讀了這麼多。這個小孩子是不是最好的呢?不是。現在我在世界上推廣讀經,能夠讀三五本經典的人,背完三五本經典的人已經成千上萬。所以告訴各位,中國將來要復興的,因為人才就有了,十年之後、二十年之後。不讀經永遠不可能成為人才。

  我再講第二個例子,不是我家的,因為只講我家的不足以信服於人。有一個學牙醫的,學牙醫的都是學西方文化的,大家都知道。他聽完我的演講之後,在八年前聽我演講,他得風氣之先,所以,有很多人能夠很早就聽到我的演講,有很多人不能。我到很多地方演講,講完以後,很多人都罵我,罵我什麼呢? “你為什麼到現在才來,我已經都來不及了,我的孩子都長大了。”我也沒辦法,但是他八年前就聽到。他聽到以後,就自己覺得“我也要讀”。一個大人怎麼讀呢?很簡單,你把自己的年齡降低成為小孩子,就是你不要管懂不懂,從第一個字開始讀,不要看注解,呆呆的讀,老老實實的讀,把《論語》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,兩個小時就讀完,一天讀半個小時,四天讀完。如果我來讀,四十分鐘可以讀完一部《論語》,所以要讀論語太簡單了。讀《易經》呢?二個半小時讀完。讀《老子》呢,三十分鐘讀完。所以隨便你選一本,但是千萬不要看注解。不過,你不是讀一遍,你立志讀它一百遍。讀了一百遍你的中文程度大概就有大學中文系的程度了,你從裡面得到的人生智能,那是冷暖自知,所以,請你也要這樣做。那一個人聽完我演講,他真的自己這樣讀。後來,他結婚了,叫他的愛人也來聽我演講,兩個人就決定一起讀《論語》,所以每天早上起來,讀半小時《論語》,你一句,我一句,夫妻兩個增進感情。所以我奉勸各位,你的家裡夫妻感情已經開始感情破裂了,瀕臨離婚的邊緣了,請你今天回去以後,夫妻兩個開始讀《論語》,可以挽救你的婚姻,增進家庭的祥和。後來他的愛人懷孕了,這個胎兒聽了十個月的《論語》,出生以後,相貌不凡,而且很好養,不哭不鬧,不是笨得不哭不鬧,而是聰明得不必哭不必鬧,所以他們沒有感覺到養孩子有多困難,養孩子簡直太簡單了,而且非常可愛,非常聰明伶俐。夫妻兩個照常讀《論語》,不管這個嬰兒是醒著是睡著,他們照常讀《論語》,一天只讀半小時,這個孩子到了周歲的時候,他會講話就已經會背《論語》了。會背《論語》以後,他已經周歲了,會坐著啦,就拿書給他看,我們那個教本字這麼大,不會影響他的眼睛,所以他也在讀,也在聽父母親背,然後他也看書,很快就能夠認字,到了兩歲的時候,他就會認兩千到三個千個中國字,幾乎把字都認完了。

Comments (0)

經典學堂 12:18 pm

王財貴教授深圳沙井鎮報告會 (四)

        今天,我們要講的也不是音樂跟美術,這只是講一個小小的例子,我們要講更重大的教育問題,是有關系到人類智慧文化的傳承,人品、道德的培養,以及我們語文的高度閱讀跟表達能力的問題。我們首先從最簡單的說起,從後來的語文能力。語文的能力是人類基本能力之一,剛才說音樂、美術有致於我們耳朵聰眼睛明,叫聰明。其實語言的教育比音樂、美術更為重要,因為,語文的學習是比音樂、美術更加的復雜。你看我們要張開眼睛看到一幅畫很簡單,我們用耳朵聽到音樂很簡單,但是,你要學到聽懂人的語言是很難的,聽懂人的語言以後,你要能夠跟他回答,而且要用正確的發音跟他回答,這簡直是不可思議。所以,科學家要教計算機會聽話、會講話,那是費盡千辛萬苦,但是,也教到很粗淺的地步,不過,人類一出生到這個世界,只要0歲~3歲,他就學會了人間語言,他不僅聽得懂,他還可以講出來,跟你回答,這在計算機世界是不可思議的,太偉大了。但是,這種偉大的能力哪裡來呢?我們怎麼培養呢?我告訴你,你幾乎不必培養,老天爺自然給他這種偉大能力,只要你不障礙他,哪一個家長會障礙他呢?幾乎沒有,除非你故意的。就是這個孩子如果生長在這個家庭,這個家庭的父母親會講話,而且他家裡有電視,有兄弟姐妹、鄰居、有朋友,這個孩子長大到三歲,他自然會講你講的話。生長在美國,三歲就會講英語;生長在德國,三歲就會說德文;生長在中國,三歲會講中國話。假如生長在北京,三歲就講一口京片子;假如他生在廣東,他三歲會講標准的廣東北京話。這個標准的廣東北京話是非常難學的,一個北京人學不到,不是嗎?這麼難學的標准廣東北京話,這個這樣復雜的怪胎,三歲居然都會,而且一輩子忘不了,少小離家老大回,鄉音還是無改,雖然鬢毛催,你看這麼偉大、這麼厲害。你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嗎?你如果想過這個問題,你會非常敬重我們的嬰兒。其實,何止是一口標准的廣東北京話?我常常勸一些家長,為了讓你的孩子聰明兩倍,你要讓他有兩種發音。所以夫妻兩個要商量好,一個講北京話,一個就講我們廣東話,甚至北京話不要教,因為大家都在講,因此,家裡只講廣東話就好了。他將來有兩種發音,兩種發音,頭腦聰明兩倍。你如果要這個孩子將來走向國際有良好的語言工具,你要讓他學多種語言,那非常簡單,不過你要在恰當時機(0歲到 3歲之內),你就要教了。怎麼教?幾乎不用教,就是家裡講兩種語言,然後,請他的爺爺來講日語,請他的阿姨來講英語,然後請一個德國司機,一個西班牙女佣,三歲之內他就能講五種語言,他的頭發不會白,眉頭不會皺,完全輕松自然就學會了,而且學到一種反射反應的地步,那種流利的程度。還有他不會混亂,他不會跟媽媽英語,因為他知道媽媽不懂英語,他對德國司機一定講德語,這樣聰明的孩子你居然不教他。

  錯過三歲,三歲到六歲我們人類的這種天賦、稟賦剩下二分之一,所以,幼兒園學還可以,但是比嬰兒差了。錯過六歲,六到十三歲剩下四分之一,超過十三歲人類幾乎不能學新語言,要用你的舊語言來作對照,等於是邏輯數學的學法了,這種學語言是最笨的方法,而且永遠學不好,因為你的耳朵本來就壞掉了,所以發音永遠是(楊性邦?)。還有你的語法一定要翻譯,在頭腦裡面翻譯,翻譯,這樣翻譯語聽起來就結結巴巴,你一輩子再也學不好外語了。所以,以前,我在台灣,我們的政府是初中才開始教英語,我現在回想起來,我就覺得這個政府犯了重大的錯誤。因為,他就告訴我們國民,我讓你學英語,我就不要你學好,果然我們學不好,因為十三歲,怎麼學好呢!明明全世界的語言學家都告訴我們,十三歲以後,不能再學語言,學得非常痛苦,我們的政府卻故意安排在十三歲才叫你學英語,這種政府能信任嗎?各位,你是老師、家長,你要自求多福了。現在,還好,我們的英語的學習年齡降低了,很好,不過你真的把握到語言的教學要領了嗎?你的孩子學起英語,雖然在小時候學,難道他學得很順利嗎?很愉快嗎?他學到初中、高中的時候,到了大學,他難道真的有高度的外文能力嗎?假如還是沒有,你把握了一點點的要領,你沒有把握全部的要領,你的教學還是有限的效果。怎麼達到我們外語學習最好的效果呢?讓我們的孩子將來有高度的外文能力呢?甚至比外國人還要高一層呢?讓我們中國人將來能夠對外國人講學,讓外國人服氣呢?各位,等一下,我有時間,我會講這個問題,讓我們的英語教育變成非常輕松自在,像吃豆腐水果這樣愉快。

  好了,我們先不講外語問題,現在我們來講更重要的,就是你把自己的祖先的語文學好了沒有?不要那麼妄想了,現在大家都崇洋媚外,提到英語當然精神就來了,提到我們中文?“算了吧!”你千萬不要這樣想,將來是中國的世紀喲,現在外國都已興起所謂中國熱。將來是外國人來中國留學,你自己中文都比外國人差,你還算一個教育家嗎?所以,各位,我們自己的東西你有義務要把它學好,你現在已經學不來了,我們的下一代要好好的培養。我們怎麼培養他,怎麼培養讓我們有高度的語文能力?現在,我把語文教育分成兩個層次,一個是語,一個是文。

  什麼叫語?講話。什麼叫文?閱讀跟寫文章。他的基礎是認字,會認字開始閱讀,有學問就能寫文章,這叫語文。那麼語怎麼教?剛才講過,語是不必教的,他三個月就學完了,所以,我們語文教育當中,是語文為主,我們語文課有四大目標,叫做聽、說、讀、寫。聽跟說幾乎不用教的,我們現在如果在學校裡面,還要教聽跟說,那麼教師在害人,因為他三個月就學完了。所以,我們只教讀、寫,語是不要教的。那麼文這方面,我們要分兩個層次,讀跟寫分兩個層次,怎麼分兩個層次呢?分低度的文和高度的文。什麼叫文?就是語文是延伸語言的功能,語言是傳達我們的思想、情感的工具。但是,語言有限制,時空的限制,所以,如果口耳相傳,往往都中途斷滅,聰明的人類發明文字來延續語言的功能,使他可大可久,所以,凡是有文化傳統的民族,必定首先是從早就有高度的文字成就,像中華民族,好了,有文字記載語言。那麼我們去讀書呢,最重要是透過文字,不是透過語言,因為人類一切智慧的結晶,幾乎都用文字表現。所以如果不能夠讀書,你就喪失了你的吸收高度智慧的權力,因此,我們在學校,最重要的是文的教育。那麼文有兩種,一種接近語言,就是用文字記載語言,直接記載,這叫做什麼文呢?叫做白話文。白話文我稱為低度的語文。什麼叫低度?因為他接近白話。只要一個人認得字,就會讀白話,只要一個人會寫字,就會寫白話。當然你說:“那白話如果有寫得好的人呢?”那已經不是白話了,那是新的文言,不過古人沒有那麼刁鑽。現在新的白話文,那些有高度的我們稱作高度創造的白話文,像高行健的白話文,那叫刁鑽的白話文。古人不這樣刁鑽,古人表達思想,不需要用那些奇奇怪怪的語句。古人非常的老實,非常的樸素,但是古人有智慧,古人有非常豐富的學問,他怎樣表達呢?他要表達他學問的時候,第一個,他必須把他的思想經過整理,不要像我,想到哪裡講到哪裡,這不行,要整理,精確;第二點,他表達不要這麼羅嗦,他很簡明;第三點,他在記錄的時候,一定要非常優雅,讓別人讀得很愉快。所以,我們的日常語言表達思想感情,不要直接的表達,而經過精確化、簡明化、優美化,一個字一個字記載出來,就是變成文章的語言。把日常語言變成文章語言,是日常語言的升華、凝聚、結晶,一個字一個字記載,就不是日常語言,而是文章語言。用文章語言寫文章,叫做文言文。所以什麼叫文言文?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。

  所以文言文與白話文不應該對立,就好像,傳統跟現代不應該對立一樣。傳統跟現代是聯續的,就好像東方跟西方不應該對立一樣,東方跟西方是可以彙通的。我們的文言文跟白話,根本就是一體之兩面,不要為了白話而打倒文言,當然我們也不必為了文言而來放棄白話。這樣,才能使我們的一個國民具有廣闊的心胸,有高度的才華,所以,我們今天要解除文言文的誤解。文言文不是洪水猛獸,文言文乃是一個高度的知識分子最精心的傑作而寫出來的文章。兩千多年來,所有的中國讀書人,都寫文言文,他對自己的家裡寫信的時候,寫白話文,所以白話文是本來就會的,不必學的,白話文是三歲就會講白話。只要你會寫字,就會寫白話文,只要你會認字,就會讀白話文。

  因此,我講出今天要講的第五句聳人聽聞的話,白話文是不需要教的,誰教白話文誰笨,而且把孩子教笨。這句話你可能聽來非常的不高興,但是我要解釋,有了高度的音樂鑒賞能力,對於流行歌他自然聽得懂,而且能分辯流行歌的好壞,但是只會聽流行歌的人,就不一定能聽古典樂。現在,有了文言文修養的人,他自然能夠讀白話文,自然能寫白話文,但是只讀白話文,只會寫白話文的人,他可能不能讀文言文,不能寫文言文。不能讀文言文的人,三千年的智慧就給關在門外,這個人白白喪失了他成為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權力,他是自討苦吃,拿磚頭砸自己的腳跟。現在,我們的教師跟家長專門教導我們的孩子,一輩子不會讀文言文,一輩子對中國祖先的文章一概不能讀,而自以為了不起,這就是家長跟教師一直在殘害我們的下一代。告訴各位,我們就是這樣被教長大的,我們已經被犧牲了。你現在覺得你一無語文能力,請你自我反省,而且你要可憐下一代,我們不要再犧牲下一代了,你一定要在教育上徹底地反省並改變。要不然,我們七八十年來,每一個高級知識分子都在上面大聲疾呼:“我們的國民語文程度日漸低落,一代不如一代,一年不如一年。”我告訴你,已經喊了八十年,你還在一代不如一代,一年不如一年,你面對這種日漸頹廢的語言教育,語言教育一頹廢,我們就對自己祖先的智慧,就漸漸淡忘,乃至於斷層。你一無辦法,你一直高喊“我們的語文能力低落”,你並不提出辦法,你是空口說白話。你自己對於你的語文能力不好,你自己非常的懊惱,但是你還是用這種辦法教你的孩子,你的孩子將來照常跟你一樣懊惱過一輩子,你於心何忍!但是,你沒有辦法,因為你沒有智慧。

  所以現在,我就要提出真正可行之道,讓我們的下一代不要這樣感嘆了。這個真正可行之道是不是要增加老師的麻煩呢?不需要,老師更輕松。是不是要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呢?不需要,學生更愉快。是不是要增加家長的負擔呢?不需要,家長可以高枕無憂。有這樣方便簡單的教育,而能夠有這樣好的成果嗎?當然有,因為人類本來就應該這樣長大,是被你障礙完了,你不要障礙就好。那我們怎麼做?首先,我們還沒有說做以前,我們說你為什麼不這樣做。就是你誤會語文教育跟科學教育是一樣的,你誤會語文教育必須懂了才教,其實語文教育是在熏陶中成長的,不是分析講解而學會的,我們看嬰兒就知道。嬰兒怎麼學講話。我們長大以後就怎麼學文章,因為文章跟語言是一體的,而人類學講話是在十三歲以前,人類學文章照常在十三歲之前,所以十三歲之前要培養出一輩子高度的語文能力,要不然這一輩子就完了,你就不能閱讀高度的著作,不能閱讀高度的著作,你就不知道人類的高度智慧,你就不知天高地厚,你就自以為是,活在一個非常庸俗卑陋的世界,你只有在這裡能夠高人一等,有什麼用呢?小聰明沒有大智慧。你根本沒有望見聖賢的境界,你還在做夢當中。所以,各位,要教出一個有理想抱負的人,必先讓他能夠閱讀人類高度的著作,這是首要的條件。

  現在我們講,你為什麼不能教呢?知道為什麼不能教,你就可以教。為什麼不能教?因為我們認為兒童懂什麼,而且兒童要懂了才教,所以,你想兒童懂什麼語文呢?好,兒童懂得他生活的周遭,生活即教育,教育即生活。兒童懂小花、小貓、小草、小狗,所以你就教我們兒童專門教“小貓叫小狗跳,貓跳狗叫好熱鬧”,你就教這些東西,因為這他們才聽得懂嘛。教到四、五、六年級,最多教到小華小明的故事。小華小明的故事學完了,上了初中做什麼呢?上了初中叫做一無所有。我們上了初中以後把小學的語文課本完全忘光,沒有意義,它對我們一輩子沒有作用。為什麼沒有作用?因為太粗俗淺陋。一個人長大以後,不會用小華、小明的故事來當作他為人處事的標准。我們就是這樣教我們的下一代,用粗俗的語文。粗俗的語文沒有深度的內涵,沒有深度的內涵,他就白費他十三年的時間,一方面語文學不起來,一方面品德涵養造就不起來。現在,我還記得我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,因為,那時候我很聰明,我也很用功,老師教什麼,我就學什麼。但是,老師教我學什麼呢?我背一課給大家聽:“呯呯呯,請開門,你是誰?李小梅,你家姐姐回來了。怎麼回來的?坐船回來的。坐的是什麼船?坐的是汽船。為什麼不坐帆船?帆船慢,汽船快。”各位,我們現在還是用這種方式教我們的孩子。剛才我把這篇課文背出來以後,大家哈哈大笑,認為是笑話,我就要告訴你一件嚴肅的事情:我們現在的語文教育就是一場大笑話。從來沒有一個成熟以後的人面對人生問題而想到他的小華、小明、小英的。我們老師白白浪費了人才。

  現在我們要知道,語文教育跟科學教育不一樣,語文教育就按照人類的天性,越早學越好,而且學了高度語文就有高度能力。因此,杜甫、李白、韓愈、柳宗元,他從小讀書的時候,所讀的書每一句話都是金津美玉,他讀一句話就可以用一輩子,因為人會長大,人所讀下來的東西,以後可以慢慢發揮。中國古人知道這個道理,所以沒有讓小孩子讀那些無聊的白話文,因為白話文不必學,只要學會文言文,白話文自己就會。所以,杜甫、李白沒有讀白話文,他們讀的都是經典之作,所以十三歲之前滿腹經綸,而且全部背誦熟悉,放在肚子裡面。到了十三歲以後,我們的理解力增強,日漸地就自我了解、融會貫通。他遇到人生感慨的時候,一下子就把他內在的涵養發為文章,文思泉湧,酒一鬥詩百篇。現在我們也都讀了十三年書,等到長大以後,我們肚子裡面所讀的書,一片的稻草跟垃圾,不是滿腹經綸,你等到有感慨的時候,你想要表達,你就發現搜索枯腸,表達不出一句什麼優美的話,因為狗嘴裡長不出像牙,所以你酒兩鬥,想要看看會不會做詩,詩也沒有一篇,因為你的肚子裡邊的學問是假的學問。杜甫、李白從小讀的書是真的學問,真的學問一到長大就有真的作用。你是讀假的學問,你將來長大以後,那些學問完全用不出來,你是白白浪費了。

  所以各位,我們應該怎麼教呢?現在,我們應該按照正常的語文學習辦法來教語文,我舉現在人的例子比較方便,因為你比較會想,杜甫、李白那麼早的人,那當然要用這種古老的教學法,所以我舉現代的例子。這個人叫做胡適之,因為,我可以找很多資料,我沒有帶很多資料來,所以用胡適之做例子,不管你對胡適之這個人是敬佩,還是反對,但是他總之是一個相當有成就的人。胡適之他的自傳說:“我四歲時就讀古詩,五六歲上私塾,還是讀古文。”這個讀的意思就是背的意思,古人讀跟看是分開的,讀就是一遍一遍的讀,書讀百遍其義自現,這樣的讀叫讀。什麼叫看呢?就是瀏覽、閱讀叫看,所以五六歲上私塾還是背古文。到了九歲,六七八九學了三年,到四年他就自己能夠看古典小說,而且偷看,因為他的老師跟父母親都不讓他看,他自己偷看,把三四十本古典小說兩年之內都看完了,已經奠定他一生作文的基礎,九歲。“到了十一歲,老師就教我看《資治通鑒》。”《資治通鑒》是司馬光的作品,當然是文言文,現在北京的中華書局印出來,一共有一萬零二十五頁,這麼大部頭的書,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就讀了,而且,胡適之說:“讀《資治通鑒》就是我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。”一個中國讀書人,不管你學工程,學科學,你總是要了解一點中國歷史吧!但是,古人知道了解中國歷史的第一本書叫做《資治通鑒》,要不然,你叫做不了解中國歷史。現在,我們在學校裡面讀了小學、初中、高中,請問你了解中國歷史嗎?你了解中國歷史的心靈嗎?那一種“辨人物之忠奸,知天下之興衰”,你有這種能力嗎?你有這種關懷嗎?你對於我們國家的前途,你真的憂心嗎?假如沒有,你學什麼歷史?《資治通鑒》專門教你這種歷史的哲學,所以胡適之十一歲讀完了。十一歲沒有讀過《資治通鑒》,你這輩子是完了,你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三流以上的人才,你都是四流以下。胡適之十三歲就讀《左傳》。十三歲,現在我們倒過來三十一,右傳還沒有讀,你這輩子是沒希望了。這種人讀了那麼多古書,他會不會變成呆子?沒有。他會不會不能寫白話文呢?白話文寫得更好。所以,我要告訴你一件真理,胡適之從小沒有學過白適文,他是白話文倡導者。徐志摩、朱自清都是讀古書長大的;魯迅、老舍讀經長大的,沒有學過白話文;錢鐘書、沈從文更沒有讀過什麼白話文;梁實秋、林語堂都是讀古書長大的······各位,你如果現在感覺到做白話文做得不好,沒有什麼內涵,沒有什麼修辭技巧,我告訴你,你已經完了,因為你被你的父母跟老師害慘了,你這輩子再也沒有辦法,因為你沒有讀過幾本古書,你做什麼白話文啊。所以白話文是不要教的,要做好白話文,要能夠有高度的白話文閱讀能力,你一定要教他古書,只教古書,白話文就會了。

  我們被胡適之騙了八十年,所以,我們的青少年語文能力日漸低落,我們的政府毫無辦法,因為還在迷信“懂了才教”。人家胡適之為什麼不懂就教?告訴你,教久了就懂,而且現在教了以後,將來還有七十年、八十年去懂。他若現在十歲,他活到八十歲,有七十年時間慢慢懂,越懂越多,越懂越多,這叫做經典的魅力。你學白話文,是學過了以後,就只當成垃圾扔掉。你學文言文、學經典,每學一句話就是一輩子。各位,同樣是教書,同樣五分鐘,同樣一年,你教他小貓、小狗,將來一無所有;你教他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詩經》、《易經》,一輩子用不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蠶寶寶讀經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